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歸山第四日清晨,藏道峰,問道院,茅舍門打開,睡足的白發老道走出房門,精神抖擻,張開雙臂,伸一個懶腰,他邁步而出,先看了眼三尺高的靈松幼苗。
澆灌靈水,松土施肥,隨手給這株靈根一縷道韻,瞧著微抖枝葉的靈松,玄明撫須,會心一笑,又細心地將其他靈植打理一番,用過早食,他才走出院落,行于山中。
瞧著熟悉的浮云山水,一股熟悉感與親切感油然而生,陰陰林木靜,寂寂無人境,玄明腳踩在枯枝落葉層上,發出細微聲響,他瞧著紅黃綠相間的草木,欣賞之余,內心寧靜。
走古木密林,登素白雪峰,入寂靜幽谷,玄明在熟悉山水中尋找新感悟,印證數萬里行道所得。
一個時辰后,他重返藏道峰,入藏經閣三樓,桌案上道經已備好,清茶已煮好,桌案邊天香已燃好,長豐子一如既往,將東西準備妥帖。
端坐窗邊桌案前,玄明輕抿一口清茶,茶葉未變,茶水未變,煮茶之人未變,味道也還是那個味道,只是品茶之人的心變了。
皆因清晨時,玄明聽送飯的長寧談起,自他下山游歷起,長豐子每日都會在藏經閣第三層桌案上準備好玄明常用之物,生怕師伯哪天不聲不響地回來。
除了強迫癥驅使外,這份用心與執著令玄明感動,飲茶時心情愉悅,看桌案上一切東西都順眼,黃金萬兩易得,真心一個難求。
看了眼在一樓伏案觀經的長豐子,他嘴角上揚,而長豐子猜得不聲不響,玄明確實想這般歸來,畢竟勞師動眾太過麻煩。
只是到底第一次出門這么久,再次歸來,近鄉情怯,加上被靈鹿長壽歡快情緒感染,他也情不自禁地泄露出幾分情緒,引得浮云山共鳴,既如此,他便索性簡單顯圣一次,振奮人心,安撫眾道。
略微搖頭,摒除紛亂思緒,玄明拿起經卷,呼吸間便沉浸其中,漸入佳境。
“師伯,如今我藏經閣有道經六千三百卷,較之前又多出六百余卷……”
下午時分,合上經卷,長豐子到來,向玄明匯報閣中經卷詳情,通過訴說,他知曉這六百多本道經是求真觀弟子之功。
他們知玄明喜好觀經,不管是出山游歷,還是下山還俗,都會有意識地收集道經,帶回或送上浮云山,填充藏經閣,既是為了滿足玄明的愛好,又是為了加深宗門底蘊。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