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
暮春最后一場雨落下。
蒙蒙細雨打濕山林,浸潤泥土。
浮云山·往生峰上,一座陵園修建完畢,山壁為墻,黃土為地,墻上刻有煉度陣法,四周種滿松柏槐柳,松柏氣節清,槐柳鬼魂明。
此地風水極佳,陰氣旺盛卻難積怨煞,斂財聚福,澤被后輩。
求真觀百道齊聚,皆衣著縞素,身后還跟了上萬百姓,他們心存感激,自發前來,送英烈最后一程,若非求真觀這些仙師舍生忘死,斬妖除魔,他們不會有驚無險地度過戰亂,也不會有安順和樂日子。
一行人浩蕩又沉默地來到英雄冢前,大門兩側有玄明親筆提詩: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除了此詩,墻上還有其他文篇,這些是山外各方勢力所送。
【英烈忠骨埋青山,浩氣長存在人間】
【拋頭顱,先烈長眠歸樂土;灑熱血,后昆永祭奠英靈】
……
求真觀要為陣亡弟子舉喪的消息一出,他們不僅送來詩文或挽聯,還派遣代表前來祭奠,既是欽佩這些弟子慷慨赴死的壯舉與還禮,又是給求真觀面子。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求真觀正如氣勢如虹,如日方升,前途一片光明,有望成為風陽郡第三個頂尖道脈。
旭日宗、水月觀、楚氏、紫霞宗、慶陽宮、靈官宗等大小勢力均有表示,連頗有恩怨的王氏都派人前來,送上大儒手書。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