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側門進入,沿著彎彎繞繞的小路走了幾步后,祝容的眼前忽然一片開闊,靈氣撲面而來,她只覺眼前一亮。
“這是……”
“外門幾山到了。”昭南聲音淡淡。
道天宗外門說大不大,但建筑極為密集,祝容眼前,層層疊疊的木質結構小房間宛若蜂巢,錯落鑲嵌在凸起的山壁上,山壁上布滿青藤,如須垂下,一座座山壁之間環繞對望,一同靜默環繞著山下深潭幽水。
宗門內以水路為主,內門外門皆是如此。
剛入門的那些弟子實力稍弱,只能住在山腳,日常外出劃船而行,只有進入凡階之后,依托宗門內獨特的心經與相應的步法才能在水面、在群山之上來去自如。
據說這種山水環繞、異于凡俗最主要通行方式的想法還是這屆掌門及其領導的長老班子發明的。幾千年前,這群頗具改革精神的年輕人初露鋒芒的時候,就開始動手移山填海,將原來普通道觀一般的宗門翻新成這種世間難尋的模樣——無論從主門還是從側門進入,只要入門,滿眼都是水,是青山。
“道天宗的這種建筑布局,其實是和修行理念有關。”昭南溫聲解釋,“道天宗修仙不修氣,論道,與大日金輪宗不同的是,他們更注重內修自省,不會區分弟子在五行中更偏向哪種屬性,也不會教弟子怎樣控制這些天地間的靈元化作自己修為,道天宗心經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借勢’,也就是借自己所修的道的力量來應對敵人。”
“這屆掌門在道方面走的更遠,主張‘萬物有道,天人合一’。”
“唔,可以翻譯成——你其實不是在跟我打架,是在跟天地、跟自然、跟我的道對抗?”祝容忍不住笑出來,“這聽起來好無賴啊,又有點中二,修煉的終極就是我一個人就是道,是千軍萬馬之類的。”
“你這樣理解……也可以。”昭南的聲音聽上去有些無奈,但并不驚訝。
他覺得自己也快要習慣祝容這種清奇的思維角度了——上溯本質,一切陽春白雪都可以譯為簡單而樸素的道理,甚至看起來像下里巴人。
“昭南,我記得你介紹的時候說道天宗是劍修吧?如果是修道,那為什么又要限制為劍修?而不是傘修勺修拖把修?”祝容邊走邊問。
“……劍對道天宗的修士來說是用習慣的工具,也是最接近世俗對仙人想象的工具,也是普通弟子最容易入門的工具。”
“最接近世俗想象?”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