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良辰和馮升泰欣賞完大鐵箱之后,獲準跟隨朱道臨進入戒備森嚴的高墻之中,看到數十個顏色不同的陳舊集裝箱整齊碼放在高高的院墻之內,驚得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
早在凌晨之前,朱道臨已經將取出所有火槍、火炮的二十個空箱放置在大門后方,親衛營官兵正在用三角支架和手拉葫蘆吊起運走的空箱正是這二十個,圍繞院墻整齊碼放的兩層共77個集裝箱是上次帶回來的,里面仍然裝著糧食。
朱道臨此次帶回來其他貨物,大多已存入院子中間的乙字倉和南面的甲字倉,剩下的刀劍、貴重物品、醫療用品、重要書籍和裝滿糧食、食鹽的139個集裝箱,仍然在朱道臨左腕上的金剛乾坤里。
北面靠近水軍營區的丙字倉,此時大門緊閉,鐵鎖緊扣,這座容量最大、穹頂最高的堅固倉庫,是朱道臨最為重視的軍火專用倉,如今里面存放著朱道臨上次帶回的、裝備兩個炮營之后余下的300多門五種口徑鍛造火炮和鑄鋼火炮,以及裝備新軍和親衛營、上元所水師官兵之后剩下的4,000支燧發槍及大量配件。
朱道臨引領葉良辰和馮升泰繞過乙字倉北側,折而向南,并沒有請兩人參觀北面丙字倉的意思,兩人隨即明白丙字倉的重要性和高度隱秘性,默契地相視一笑,跟隨朱道臨回到正對院門的乙字倉門前。
馮升泰面對堆滿各種紙箱和木箱的乙字倉感到很奇怪,再加上剛才在甲字倉中看到的上萬箱瓷器、數不清的絲綢、茶葉和各種工藝品,加起來至少需要十艘500噸級的蓋倫貨船才能裝載……
可是,這段時間并沒有任何超過300噸的貨船靠岸,這些制作精美、價值不菲的外銷貨物從何而來?
若是傳說中日行五百里的天樞閣船隊運來,自己也應該第一時間得知才是,可無聲無息之間,兩個大倉庫全被裝滿了,倉庫門前的空地上還有兩堆小山似的鋼枝和貴重的帶鋼,自家大人是如何運來的?
難道自家大人真如民間傳言那樣。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
葉良辰和馮升泰眼中的疑惑之色掩飾得很好,但瞞不過目光敏銳、心思縝密的朱道臨,既然兩人沒有詢問,朱道臨也樂得不說。畢竟撒謊還是挺累人的,于是干脆把兩人的注意力轉到龍潭那片荒蕪的地方去:“龍潭那邊,我們去人了嗎?”
“尚未來得及安排,也無法抽調人手,如今聚集在金川橋頭至莊園南面三岔路口的災民。沒有10萬也有8萬。”葉良辰有些無奈地回答。
朱道臨望向馮升泰:“鵬飛兄,你覺得派誰負責龍潭的災民安置、主持以工代賑最為合適?”
馮升泰連忙收斂分散的思緒:“在下覺得,鐵器作坊技術朱總管啟能兄最為適宜……啟能兄乃是舉人出身,原為南京寶源局火炮監造,因魏忠賢一案被革職,說起來非常冤屈,與孟山兄同病相憐啊!”
“他性格敦厚,勤懇博學,擅長機械、營造與算學,與趙總管孟山兄相交莫逆。深受同仁和工匠們敬重,有他坐鎮,再配備十余名主事、十余名治病郎中和數百護衛,定能妥善安置五萬左右的災民。”
“啟能兄確有統籌之才,只需看看蒸蒸日上的鐵器工坊,就知道他能力非凡……只是,龍潭地域寬闊,至少得安置30萬災民,數百護衛遠不夠用啊!”葉良辰補充道。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