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下午,島上的所有平民百姓終于完成甄別。
除去沈世奎等27人的160余名家眷之外,滯留皮島的平民和商人共有1,325戶,男女老少合計4,870余人。
所有平民和商人被分成三個部分,分別送上二十余艘返航的運輸船,不愿意南下的2,500余人將被送往威海衛遣散,愿意南下拓荒的700余戶共2,200余人直接送達青島,再由運送物資給養的東海艦隊運輸船送往瀛洲新竹屯墾區。
對于3,700余名俘虜的處置同樣迅速高效,要求解甲歸田的1,620余名被俘官兵被送抵碼頭,跟隨遣送威海衛的百姓登船離開,愿意留下加入新軍的1,490余名士卒被領到碼頭東面的軍營暫時安置。
剩下580余人均是死心追隨沈世奎和耿繼茂等人的中低級軍官和家丁,其中60余人是孔有德留在皮島的親衛家丁。
這些人都和沈世奎想法一樣,認為朱道臨除了羞辱他們一通之外,絕對不敢拿他們怎么樣,頂多押送京城或者登州交由兵部處置。
沈世奎出身商賈,卻可在東江軍鎮立足,終自立稱帥,可見其眼光之毒辣。不過,事實卻證明,沈世奎以及他的追隨者低估了朱道臨的狠辣與殘酷!
傍晚時分,沈世奎等71名副千戶以上軍官被五花大綁,押上了“開往登州”的戰船“紅松號”。
在軍法部長郭中駿指揮下,“紅松號”緩緩駛離碼頭,向南航行5公里左右,負責押送的警備營百余精銳突然動手,將沈世奎等71人扔下冰冷的大海之中,隨后掉轉方向,返回皮島北港,途中與李玉鳴率部押送150名俘虜的另一艘300噸級戰船“樺樹號”交叉而過。
兩艘戰船就這樣來回四趟,把580余名俘虜全部扔進大海里。對外則聲稱已分批送上停泊島南的運輸船,押解登州,交由兵部處置。
次日上午,北海艦隊的13艘大小戰船和5艘運輸船在郭中駿的率領下。盡數離開皮島北港,返回劉公島,其中一艘180噸級的陳舊寶船運載沈世奎等人的160余名家眷,這些家屬將被送往青島特別看管,等待東海艦隊的運輸船把他們運往淡水港。
最棘手的問題解決后。東江軍將士立即投入到防區清理和民居重建之中。
島上雜亂無章的草棚和大部分木板房被拆下,大量的石條和原木被送到碼頭兩側的山崗下面,用于即將開工的炮臺和防御要塞建設。
碼頭上方兩排歪歪扭扭的店鋪也被拆毀,按照朱道臨的規劃要求,重新修建兩排面向碼頭的寬大商鋪,以及兩座占地各一畝的雙層貨棧。
經過一天一夜的清點,所有繳獲物資均登記注冊,送入將府東面的院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