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河繞城郭,墨梅護家國。”
作為儒家大賢、大玄神朝水墨大修、丹青祖師,俊雅青年修為高深,道通天地,話音一出,文宮生輝,言出法隨。
天地靈機涌入,水墨越流越多,頃刻間化為一條墨河,在風陽郡各處奔騰,隨過之處,滴滴墨水化為朵朵墨梅,一股浩然正氣沖刷郡城,令人情不自禁地心安,也抵消八尾妖狐威壓,與太平教徒對抗的修者恢復行動力,同樣精神振奮,繼續搏殺。
與此同時,水墨儒生聲音響起,平平淡淡卻蘊含清氣,散去蠱惑人心之力。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此為天地至理,當今大玄神朝人才濟濟,時有惠民之舉,倘若爆發戰亂,才是生靈涂炭,百姓遭殃,流離失所。
五百年前太平教為復辟大盛,在大玄南方掀起大亂,短短數年,千萬百姓便無家可歸,埋骨荒野,罪行罄竹難書,此事有據可查,話說的再冠冕堂皇,也改不了爾等亂臣賊子之實。”
他這番話,有理有據,又蘊含儒家明心教化之力,遠比八尾妖狐之言更有說服力,被蠱惑的百姓很快清醒,或直接信服儒生之言,或低頭若有所思,也有小部分心向八尾妖狐。
這小部分百姓成分復雜,有心懷叵測之人,有混水摸魚之輩,可更多是被權貴侵占良田或遭受過欺辱之徒。
———
墨梅樹上,水墨儒生瞧著郡城人心向背,大部分百姓匯聚而成的氣運依舊傾向大玄神朝,他才松了口氣,隨后揮袖執筆,筆走龍蛇,凌空繪了一幅儒圣斬妖圖,浩然正氣氤氳于水墨丹青之間,精準地朝南城區八尾妖狐所在民宅而去。
所過之處,書聲朗朗,浩氣沖天,沿途太平教徒與趁機作亂之人被波及,修者或死或傷,百姓或困或倒。
民宅之內,見小部分百姓心向太平教,八尾妖狐心情愉悅,要知道蠱惑之力已破,這些百姓是真正認同太平教主張,下一刻,她蛾眉微挑,感受到那股臨近的浩然正氣與圣人畫像身上傳來的鎮壓之意,她如臨大敵。
抬手掌心多了一把剪刀,八尾妖狐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織了半甲子的布帛劃掉,從織布機上裁剪下來,粗布落下剎那,頓時模樣大變,綻放紅光,繚繞濃郁紅塵氣。
拿起布帛,扔向蒼穹,三尺布帛迎風見長,吸納郡城積攢千年的紅塵氣,三千紅塵絲繚繞,于三尺紅塵布上演繹百態眾生:
從晨光熹微的裊裊炊煙到黃昏日暮的微黃燈火,從穿街走巷的挑擔貨郎到擺攤守鋪的商販店家,從粗茶淡飯的布衣百姓到山珍海味的錦袍權貴,熱鬧的瓦肆酒樓、高歌的畫舫紅坊、爭家產的兄弟、賣女兒的繼母、呱呱墜地的孩童、侍奉公婆的兒媳、伺候患病丈人到女婿、風光大葬的老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