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點細節,都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李明洋看過很多遍原片,剪輯起來沒難度,直接定剪,非常快。
但在調色方面卻不得不慢下來,由于拍攝時間不太好,很多戲要趕時間,只能后期修正。
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少不了色彩與光學上的設計,往往會根據不同顏色的突出和搭配,給整部影片定下一個基調。
同時也給人物的塑造進行渲染和暗示,因此電影對色調的安排都是經過精心考量的,而且是表達人物情緒和關系發展的關鍵點。
花束作為愛情片,在色彩方面絕對是佼佼者。
李明洋想用后期修正,然而目前這個時代,影視后期制作使用的軟件太落伍了,只能一點點調。
未來?都是傻瓜式的。
電影工業自10年開始,迭代速度超級快,尤其是當AI被廣泛運用,就更傻瓜了。
在花束整個故事中,從男女主角在各個場景出現的畫面色彩,如店里的燈光,房間里的燈光,大街的燈光,白天的太陽光等,畫面最常出現的色調是暖色,也就是黃。
它往往代表著溫暖,柔和,一般搭配在情侶場合中會釋放出情意綿綿的曖昧感,這就給影片打下了較為輕松、愉快的基調,也說明結局會走向一個較為歡快的旋律。
另一個較常出現的色調是藍色,它是個冷調,往往代表著憂郁、悲傷,這部影片的設計常把藍鋪在昏暗的環境里,來暗示情感的降溫與寂寞的氛圍,它也與畫面中的暖色時常切換來表現兩人關系的動態變化。
影片中的兩個主調黃與藍,在色彩上是對撞色,同時在光學中又是一對互補色,因此這兩種顏色組合就代表著一種矛盾和協調。
除了利用光源塑造藍與黃的對比,來表達人物內心矛盾外,影片還通過人物自身穿著的黃藍組合來塑造內心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
最突出的就是女主角的指甲,她的指甲只涂過三種顏色,分別是藍色,黃色和紅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