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狮J,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边@是南宋范成大的祭灶詞,描繪出了祭灶節氣期間的各種景象。
由祭灶的供品看來,人們對這位會打小報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還用黃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來干脆就酒將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開玩笑的對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種稱為膠牙餳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也有人說是要讓灶神的齒牙被糖黏住,說不出話來。
祭灶,講究所謂的官三民四,官宦人家是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進行,而普通百姓則只能是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而且,對于窮人來說,從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開始,就正式的進入了年關。按照中國多少年來養成的規矩,商家講究年底結賬。商家到歲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帳務。所以送灶同時也是催債、討債者絡繹不絕于途的時候。不過,討債最多只到除夕。一等吃過年夜飯,就算沒收到債款,主客見面時,也得拱起手來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話說: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餃子(除夕夜吃餃子),就是形容這種情形。
不過,對于有錢有勢的人家,這一天也是過年的開始。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辦理京營操練新軍事的羅明祖和談奇瑞兩個人,在羅府的暖閣之中,水仙花開得正好,炭火燒得正旺,借著整扇的玻璃,可以看得清楚外面紛紛揚揚的大雪落下。擺下了豐盛的一桌辭灶酒。準備借著這個當口,請人吃飯。
能夠讓這兩位眼下京城官場上的紅人看得上眼,并且請到家里來的客人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坐席上一個面白無須的人,雖然身著海龍皮裘。里面一身便裝,但是從面色、神態、聲音上,還有若有若無的一點淡淡的尿騷味上,都無言的證明了此人是個太監。
不錯!這位正是宮里當紅的太監吳良輔。不過,他也不是被邀請來的客人。而是半個主人半個陪客。坐在客位上的,卻是一個滿口陜西口音的人。
此人名喚羅汝軒,乃是羅汝才族中兄弟。一直跟隨王龍辦事。論起來也是王龍的長輩,不過,輩分雖高,打仗的本事卻是平庸的緊。但是也有一樁長處,那就是相貌堂堂,言語便利,懂得吃喝嫖賭,善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最是適合奔走傳遞消息。說起來也是和浪子燕青一樣的人物。
這位羅汝軒也是和羅、談二人在山東的舊相識。也是一起喝過酒、一起嫖過娼,一起打過仗、一起分過贓的交情,所以,王龍才在這個時候派他到京城來向這兩個京營將領送信、保平安。
“吳公公,這是咱在山東的老兄弟,如今李大公子帳下得力的干將,羅汝軒、羅兄弟!”
羅明祖與談奇瑞親熱的拉住羅汝軒的左右兩只手,向吳良輔引薦自己的這個好兄弟。
“原來是吳公公!標下此番進京辦事,大公子多次提起,讓標下如果有那個福氣見到吳公公。一定要向吳公公多多的討教一下。”到底是羅汝才和王龍帳下專門干這類活的人,說起不要錢的客氣話來,當真是一套一套的,瞎話張嘴就來。眼睛都不帶眨巴一下的。
吳良輔也是客氣了幾句,問大公子身體可好,國公爺如今如何之類的話?!霸奂译m然是個沒卵子的,但是國公爺卻從來沒把咱家當成外人看,也是從來沒把咱家這些可憐人當成廢人看,這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幾萬老公。說起來國公爺的恩德,那個人不都是淚汪汪的?!”雖然吳良輔也是個長年累月說瞎話的人,但是這回卻是發自肺腑。
李守漢父子,對于這些太監,從來不像那些正人君子那樣,當年阿諛奉迎,恨不得跪下了舔靴子底,然后轉過身去破口大罵口誅筆伐的。而是有事情當面就罵,罵完了之后卻是和自己的嫡系部下一般待遇,雖然不曾有什么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舉動,卻是讓每一個和李家和南粵軍打過交道的太監心里都是暖洋洋的額,舒服得很。
更何況,李守漢、李華宇父子們都是如同散財童子一般,不斷的給這些對于金銀財貨有著變態追求的可憐人們制造發財的門路。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