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儒生朱孝廉一向同情王娘子的境遇,因礙著禮數,私下并沒有多少來往。今日有一行等人進入王娘子家中,朱孝廉便也跟著一道。
朱孝廉雖是個飽學之士,卻對僧人不甚了解,還是在顏闕疑的講解中獲得一知半解。而王娘子一個沒讀過書的婦道人家,即便身處偏僻之地,也知曉何為僧人,且對一行十分禮待,將自己收拾干凈后,雙手奉上一碗清水。
王娘子家貧,難以招待其余幾位客人,顏闕疑等人并不在意,只在院中四處觀摩。朱孝廉與顏闕疑、王維、狐書生同為讀書人,聚在一起談論文章甚是相得。
一行未飲碗中清水,將碗擱上石碾,語氣柔和詢問王娘子家中事。王娘子羞愧垂淚,訴說家中艱辛,不忍小兒饑餓,發現小兒偷食村人粥飯也未制止。
院中幾處熱鬧交談,引得正屋門后露出一雙黑亮眼睛,沒有感到危險氣息,黑亮眼睛的小童畏畏縮縮蹭了出來,躲在石碾后雙手趴著邊緣,露出眼睛觀察與母親交談的陌生人。
眉眼溫和的僧人含笑看著他,膽怯的孩童縮回半個腦袋,片刻后又冒出來,亮閃閃的眼睛盯著僧人,觸及對方溫柔慈愛與母親相同的注視后,放下了戒備,兩只小黑手捧起石碾上缺口嶙峋的碗,送到嘴邊咕咚咕咚,喝得一滴不剩。
王娘子見兒子這般以水充饑,只抹淚嘆息。
院中一角的狐書生瞥見這一幕,尖尖的手指撓了撓鬢邊,想起什么似的走了過來,驚得孩童抱碗藏到母親身后。
狐書生從懷中掏出樹葉包裹的一物,往身前送了送,不好意思道:“只剩半只,給孩子吃吧。”
王娘子起身接了,剝開樹葉一看,原來是半只燒雞,她雙手顫抖,如同獲得珍饈美饌般珍重,拉著孩童一同跪謝。
狐書生手忙腳亂扶起這對母子,饑餓小兒整張臉埋進燒雞,拼命啃起來,看得狐書生不停吞咽口水。
啃完燒雞,孩子破天荒打了個飽嗝。王娘子從屋內取出拳頭大一包粟米,交給一行,半是感激半是愧疚:“這些是家中全部米糧,雖不足以償還虧欠鄉親的粥飯,奴可以再多開墾一畝地,日后慢慢償還。”
一行伸出雙手珍重接了這包粟米,泰然出門傳達王娘子的承諾。外間等候的鄉親大概是接受了王娘子的說法,一一散去,一行返回時,手里已沒了那包粟米。
顏闕疑與王維不解地皺眉,萬沒想到一行竟真將王娘子家僅剩的糧食分了出去,如此一來,這對母子如何生存?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