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檔案館的燈光比庫房稍亮些,但空氣里同樣浮動著歲月的塵埃。
陸時和小李面前攤開的,是幾大本厚重的、裝訂著泛黃報紙合訂本的冊子,時間跨度覆蓋了1995到2000年。
他們的目標明確:尋找與1998年西山公園無名女尸案可能相關的任何新聞報道,尤其是那些可能被當年警方忽略的、帶有特殊細節的邊角消息。
那個手腕內側可能帶有“渡鴉之翼”印記的年輕女性,她是誰?她為何被殺?她的案件與二十五年后的林媛案、與韓東明的瘋狂實驗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聯系?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就隱藏在這些故紙堆中。
翻閱舊報紙是一項極其枯燥且需要耐心的工作。那個年代的新聞報道風格簡練,社會新聞篇幅短小,往往淹沒在各種會議報道和廣告之中。
幾個小時過去,眼睛因接觸新聞紙的微酸墨粉和細小字體而干澀發脹,收獲卻寥寥無幾。
關于西山公園案的報道,只在發現尸體后第三天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則不足百字的簡訊,內容與卷宗記錄無異,連張配圖都沒有。
“頭兒,這樣找下去,怕是大海撈針。”小李揉了揉發酸的后頸,有些氣餒。
陸時沒有抬頭,目光依舊掃過一排排鉛字:“有時候,關鍵線索就藏在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注意看那些失蹤人口啟事、奇怪的讀者來信、甚至一些語焉不詳的社會趣聞。”
他相信,如果“渡鴉”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活躍,并且選擇了西山公園作為作案地點,那么其行為模式中必然存在某種特定性,或許會在其他看似無關的事件中留下蛛絲馬跡。
時間悄然流逝,窗外天色漸暗。就在他們準備結束今天的工作時,陸時的手指停在了一頁1998年10月下旬的報紙上。
那不是新聞版塊,而是副刊的一個叫做“古城瑣記”的專欄,作者署名“墨痕”,內容多是些本地歷史傳說、奇聞異事。其中一篇短文的標題吸引了他的注意:
《西山夜鴉》
文章以頗為文藝的筆調,記述了作者近日夜游西山公園時,聽到林中傳來“異乎尋常的鴉鳴”,聲音“凄厲中帶著某種節律”,并隱約看到“林深處有微光閃爍,似有人影幢幢”。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