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兩僧料不到覺見竟會說出這樣的話,饒是修行多年,禪定功夫了得,尤其覺明首座浸淫佛經數十年,早已八風不動,聽到這話也不禁心頭大震。不住撥弄著手里佛珠,似在誦經壓抑心頭狂亂。
片葉不沾的覺明不住撥弄著手里佛珠,似在誦經壓抑心頭狂亂。
“殺覺空,滅俗僧……”拔舌菩薩覺廣胸前的佛珠隨著劇烈的呼吸起伏,他顫聲道,“樹倒猢猻散,覺空就是那棵樹……”
他雖然專注經典,但不像覺云那般不善俗務,也不像覺明那樣獨善其身,他畢竟是一堂住持,知道權力更迭并不容易。
“俗僧占據四院八堂近半,還有許多俗家弟子在境內……覺空若是倒下……”
覺見知道今晚將是大事成敗之所系,開弓再無回頭箭,他握緊手上的佛珠,緩緩點頭:“不止覺空,還包括覺寂等一眾俗僧要人。覺空一死,俗僧就沒了主心骨。”
他必須將自已的布置說清楚。這一年多來,覺見廣施恩澤,給俗僧許多特許,開妓院,允親眷探視,廢除非僧不能入堂的規矩,允俗僧還俗,這為他在俗僧中立下威望與名聲。安定俗僧之心是第一步,以盡量壓制覺空死后的動亂,這些恩澤并不會隨著覺空身亡而收回,甚至會更寬松,施之以恩,穩定俗僧之心。
第二步便是減少俗僧勢力。南方戰事是個機會,馳援衡山的兩萬僧兵幾乎都是從豫地聚集而來,是與俗僧勢力親密的弟子,這讓豫地俗僧力量大大空虛,加上在山西坐鎮的覺如,兩地之力完全可以控制住冀地俗家勢力。
第三步便是放低覺空的戒心。建議少林改制,罷黜窩里刀覺觀,洛陽建城更分散俗僧勢力,覺慈與了霖兩名俗僧要人都不在少林,留在少林的唯有覺空、錦毛獅覺寂、石頭了平和覺聞。
再來便是動手時機。領頭的雖只有四人,但寺內猶有俗僧弟子千余,不可能一網打盡,也不能讓這些人對覺空等人施予援手。
“循往例,佛誕日四院八堂首座住持都會來慈光塔參拜歷任方丈。”覺見道,“貧僧打算進了慈光塔就動手。”
“七對四?”覺廣沉吟著,似乎覺得這事可行。
“是八對四,甚或八對三或九對三。”覺見道,“覺觀明日就回少林,而覺聞未必會幫覺空。”
“覺空死后,貧僧會宣稱覺空等人密謀奪位,因而處死,這時需要有人填補覺空首座的位置,不是覺寂,也不是覺慈。”
錦毛獅與鐵公雞都不合適,覺聞雖是俗僧,但潛心佛法,正俗之爭他未必會站在俗僧那邊。覺見打算在戰斗中說服覺聞,覺聞就算不倒戈,只要猶豫或袖手,便足以讓情勢對比更懸殊。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