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習的燈剛亮第二格,學校官網推送了一條新消息:《校園影像與言語禮儀2.0》專題微訪談。
江見川在走廊堵到我,舉起板夾:「三問三不問,先對名字,再談故事。」
「哪三不問?」我接過他遞來的訪談提綱。
「不問八卦、不問身、不問以前你是……。」他念得乾脆,「我們只問你要怎麼被叫、你希望大家怎麼做、你現在在練什麼。」
我笑了一下,嘴角忍不住上揚——喜像燈泡被旋緊,「這樣的問題我會答。」
他點頭,把廣播麥往上推半格:「麥克風不是望遠鏡。放心,我不把你的日常放大成別人的熱搜。」
我回了一句:「先問,再按。」
第三節前的小廣場臨時搭了矮凳,訪談是開放式的,兩側貼了《2.0》的條款卡。白雨棠負責秩序,孟時岳在一旁記錄,顧清嶺站在視線邊緣,抬腕敲了敲表,像在說:我在第三排。
江見川開場:「**名單怎麼登記,你就怎麼叫。**我們先請——唐寧。」
人群里有幾聲細小的倒x1氣,我的背脊還是立刻出汗——怒像熱油要冒泡,但我在心里先數:一、二、三。
我對著他點頭,坐下。
「第一個問題:你希望別人怎麼叫你?」
「用我自我介紹的那個名字——唐寧。」我把字咬清楚,「如果不確定,先問。」
他笑:「第二題:朋友遇到偷拍時,怎麼做?」
「胡椒先上,」我用我們的暗號答,「存證→撤文→教育,情緒後放。」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