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嚴肅,威尼斯先鋒,戛納多元,這是大部分人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刻板印象。
其實也大差不差,如果按照電影類型來分類,大概就是柏林更喜歡嚴肅題材或者風格冷靜的電影。
威尼斯喜歡尺度大的,相對來說更偏人性探討。
而戛納更偏現實主義題材,相對來說更注重故事本身,所以《制服》其實更適合去戛納。
但是不行,賈科長還能算是戛納的嫡系,刁一男可不是,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導演,能去釜山國際電影節就不錯了,雖然只是B類電影節,但影響力還行,主要會有不少投資人和片商參加。
只要《制服》能拿個獎,靠版權就能收回成本。
當然,賈科長最想要做的事就是順便拉一拉投資,《世界》的資金還沒著落呢……
第二天一大早,呂文就買了一張火車票,準備回京。
為什么這么急?
一堆人找他呢,比如他那些紅顏知己。
曾佳和李雪找呂文也有事,不過具體什么事沒說,呂文估計應該是要給他推幾個資源了。
他好歹是李雪挖過來的潛力新星,肯定有個見面禮。
再有就是婁葉了。
婁葉找呂文是大好事,他讓呂文去辦法國簽證,戛納電影節要開始了,《紫蝴蝶》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呂文也就被動入圍了戛納影帝。
只不過這個提名沒什么含金量,也沒人當回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