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選人不是完全隨機的,孫淼的確是一個喜歡燒菜的人。在原來的世界里,哪怕沒有系統,孫淼也走上了吃食生意,她本來就很喜歡做菜、也喜歡看到別人吃到自己做的菜而露出高興的表情來。這樣的名菜就在孫淼面前,她可以在系統的教導下學會最美味的做法,那孫淼有什么理由放棄呢?【好的。】系統那毫無起伏的聲線里,孫淼竟然聽出了一點欣慰。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刻苦漫長的學習。其實扒原殼鮑魚的制作過程并不難,難的主要是原材料鮑魚的選擇。這是一道琴島的菜肴,所以選擇的鮑魚也是本地的九孔鮑魚。九孔鮑魚的特點就是個頭不大,但是鮑魚肉極其鮮嫩,肉質也更為扎實有嚼勁,這樣才能在煮制過后,依舊保有軟爛和韌勁兩種不同的口感。而扒原殼鮑魚,還要求鮑魚個頭要盡量大一些,這就要求在九孔鮑魚的基礎上挑選個體。系統提供的都是優質鮑魚,孫淼挑鮑魚,就學了一個月。系統實在有些壞,它給了很多品種的鮑魚,學完之后,只要鮑魚到了孫淼手上,她就能認清楚產地是哪里、品種是什么。扒原殼鮑魚的主材料除了鮑魚之外,還要用到火腿、冬筍。這其中,也有很大的講究。火腿自然不用說,那就是全國聞名的金華火腿,系統順便把金華火腿的制作方法全都教給了孫淼。孫淼真心覺得學這一道菜賺了,還附贈了一個金華火腿的制作教學。只是在現實中,孫淼應該會選擇直接購買現成的代替。畢竟火腿制作只需要時間的沉淀的,孫淼沒過兩天就要擺攤去售賣,哪有時間去等金華火腿呢。系統倒是完全不在意,用現成的就用現成的,就跟她之前做鴨血粉絲湯的時候直接用現成的豆腐泡是一樣的。不過自己做出來的金華火腿,肯定要比買的好吃。孫淼決定等回家里,就做給蘇瑞希吃。學習這些小料的做法,孫淼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剩下五個月,都在學習制作。首先就是切片,這里的主要食材鮑魚、火腿、冬筍,都要切片。鮑魚這玩意兒切起來真不容易,生的時候是切不了的。得先用清水煮熟,熟了的鮑魚沒那么柔軟,但是卻很有韌勁。系統對孫淼的要求很高,要每一片都切得厚薄均勻。問題是,鮑魚它長得也不是厚薄均勻的模樣。孫淼在案板上切得都麻木了,才終于達到系統的要求。火腿也是完全一致的要求,必須要每一片都一樣。火腿切得形狀還有講究,要切成梳子狀。在切片之前,先從四四方方的火腿上方做幾個橫刀,這之后才是切片。切完片后,放在碗中擺放整齊。秉著火腿片在外側、鮑魚片在內側的原則放的整整齊齊的,同時冬菇片也見縫插針塞進去。再加入精鹽、味精、料酒、和清湯,放上蒸鍋蒸熟。這其中的清湯,也并不是一碗白開水,而是燉煮好的大骨湯。湯燉出來清澈見底,看不見半點油膩與葷腥,這樣才能被稱之為清湯。蒸熟后,再將碗中的湯汁逼出來放到一邊備用。而后起鍋燒油,將提前準備好的青菜心炒熟放到一邊。最后將之前倒出來的湯汁,另外佐以清湯和蔥姜水、水淀粉勾芡。接下來,就只剩下擺盤。剛剛蒸好的鮑魚片碗倒扣在大盆里,最上層的火腿層層疊疊,而鮑魚片就在底下。青菜心撈起來,在周圍擺放一圈,最后淋上勾了芡的醬汁,這才算完成。但是在試吃的時候,孫淼很敏銳的發現,這道菜確實會容易一不小心就做咸。不管是金華火腿或是鮑魚,本身就帶著一點咸味,蒸煮的時候加入了精鹽味精,味道會更一步給上,到了最后再勾芡,幾番下來,只要一個過程沒把握住,就容易造成整道菜變咸。孫淼吞咽了一口口水,吃了一兩口,就開始重做。也幸虧她有系統空間,不然這些材料浪費得她都心疼。孫淼在系統空間里第六個月的時候,其實已經能做的像模像樣了,和現實里吃到的那一碗略咸的扒原殼鮑魚相比,已經有過之而無不及。到第七個月的時候,已經能秒殺那位大廚做的。可對于系統來說,還不夠。她做的味道已經能夠滿足99%的虛擬客人,但還是會有人發表出“不好吃”的言論。孫淼思考了很久,她嘗了又嘗,改了又改,才終于做好。想要將自己一道菜做的對所有人都適口,其實是很難的。客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本身對味道的喜愛可能就不同。再加上地域之廣,導致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的飲食習慣都不同。江浙滬一帶,時常會被認為是美食荒漠,沒什么好吃的。 但實際上,只是因為那邊的口味更加清淡、也偏向甜口;對于很多地方的人來說,口味實在太過奇怪。可同樣的,把一個不吃辣的人,扔到川云貴等吃辣比較多的省份,那對于ta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的美食地域。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