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夜晚,圍海市各地都沉浸在喜悅的氛圍當中,當然口子山附近的趙家村也不例外,村莊雖然不大,但各家各戶門前同樣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唯一讓人詫異的是,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趙家村的村民卻沒有人在院落里燃放鞭炮,而各家的窗戶上居然還貼著塑料膜,仿佛是在防范著什么東西進入到屋內一般。
就在這時,“轟隆……轟隆……”兩聲沉悶的巨響傳來,不一會,趙家村瞬間被滾滾煙霧混雜著灰塵所淹沒。
“艸,這幫混蛋玩意,大初一的也不讓人消停,真不知道村長怎么想的,居然同意這幫混蛋在這炸山。”
一位世代生活在趙家村的老漢,在聽到響聲后,隔著窗戶對外罵道。
“老頭子,你就是沒事找事,現在你罵上了,當初趙旭作為村干部帶頭拒絕的時候,你為什么不上,結果挺好的小伙子硬是讓……。”
“閉嘴,就顯的你能耐是吧!你同情趙老五家的兒子,但我看你當初拿錢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沒有這個錢,你兒子能在外面買的起房子?娶上媳婦?”
“有了媳婦又能怎么樣?大過年的都不回來!”
“行了,回來也出不去,待著鬧心,還不如不回來呢,也好,咱們兩口子包點餃子吃就得了。”
而這只是趙家村村民的一個縮影,大家好像對這種煙霧習以為常,而且對方并不是每天都炸,炸之前也會通知村里,讓大家注意安全。
但這顯然并不能讓村民乖乖的忍受這種情況,至于大家為什么不鬧,除了隔三差五各家各戶都能領到那紅彤彤的鈔票外,我想也沒有其他東西能夠打動他們了。
只是與整個趙家村格格不入的是,就在村頭處,同樣有一所房子,本來應該是并排四家,其他三家都已經拿了錢搬走,就剩一家在那里苦苦僵持。
透過院門往屋內看去,樸素的裝修,折射出這家主人的條件并不是特別的好。但那高大的院墻卻透露出以前的榮光。只是現在沒落了而已。
雖然窗戶上同樣沾著塑料膜,但上面卻滿是窟窿,昏暗的燈光下,一男一女兩位老人默不作聲的斜臥在炕上,雙眼死死的盯著掛在墻上的一張黑白相片,而照片的下方是一個供桌,擺著各種貢品,一個黑色的骨灰盒,被供奉在這里,而盒子上的照片與墻上掛的是同一個人。
趙旭,吳澤大學時期四年的舍友,畢業后回到家鄉圍海市工作,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混個溫飽卻不成問題。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