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荷似乎也對古詩很感興趣,兩人這一聊發覺還挺投機的,而且,夏雨荷還能夠朗誦不少的古詩出來,這讓唐凡不由得對她刮目相看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老婆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又知道這首詩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意境嗎?”唐凡笑盈盈的對著夏雨荷說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首詩我還真的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大詩人的手,不過我只覺得這首詩很有意境,朗朗上口,而且押韻也特別的工整!”夏雨荷一臉好奇的問道。
剛剛唐凡在朗誦這兩句詩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考驗夏雨荷的功底,因為這首古詩根本就不是出自什么大詩人的手,而是一位來自宋代的才子,只寫了前面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后面一句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對得出來了。
自從宋代的那位才子寫出了前面的那一句詩之后,后面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曾寫過后續的詩句,結果卻沒有一首能夠對得上前面那一句的,要么就是押運不完整,要么就是意境相差太遠,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完美的對地上上一句是。
這首古詩最出名的地方,就在于上一位詩人寫出了上一句詩,直到現在時隔幾百年,也沒有下一位詩人能夠對得出下一句詩句。
至于后面的那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是由后世的一位偉人寫上去的,他當時的心境是坐看國內軍閥混戰完全不理會黎明百姓的生死,而這個時候又正值外敵入侵,民不聊生,生命竹炭,有感而發,寫出的這下面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
唐凡也不跟那枚賣關子的,并將這首古詩的由來跟夏雨荷說了一遍,而且將他背后的故事也告訴了夏雨荷。
每聽完這首古詩,竟然擁有如此傳奇的色彩,如此曲折的故事,那頓時也是吃了一驚,想不到短短兩句詩,竟然牽引出如此之多的背后的事情,他見證了歷史朝代一代代的更迭,見證了封建時期的那一段歲月最好的見證者。
之后,唐凡又用筆墨將這兩句話寫了下來,放在那里仔細的品讀著。
不過此時夏雨荷已經完全被唐凡勾起了興趣他還想知道更多的古詩后面背后的故事以及詩人在撰寫這一首古詩又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這一切都引起了他那強烈的探知欲望,很想知道那背后的故事。
“唐凡,那你還能再跟我說一說其他古詩的創作緣由,以及背景故事嗎?我很想知道呢?”夏雨荷興致勃勃的說道。
見老婆忽然對古詩這么感興趣,唐凡也樂得和她交談一下這方面的心得,便當即對著夏雨荷的面,朗誦了一手來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經典之作“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辭去,瀟瀟幫馬鳴。”
朗誦完這首古詩之后,唐凡當即拿起筆墨刷刷刷刷的在宣紙上寫下的這一首古詩,并且還注明了創作這首古詩的詩人的年輕人,好讓夏雨荷能夠更加清晰的去體會這首詩的意境,去了解這首古詩的背景年代。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