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權的印象里,爸爸是一個有些老派的知識分子形象,擅書法、懂象棋、愛喝酒、博覽群書、關心國家大事……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他也非常合格地扮演著一個嚴肅而又深沉的父親形象。
后來,隨著自己年齡的變大,尤其是讀高中之后,爸爸開始嘗試改變和自己的相處模式,不再一言堂,不再凡事以命令的語氣,而是盡量以一種相對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
把自己當成一個有個人主見的大孩子看待。
總之,錢權對爸爸的感恩愛戴及孺慕之情始終保有一種敬畏,得了系統之后,這些感情不僅沒有變淡,反而增強了。
因此,此時此刻,當系統通知他說,爸爸寫了這樣一部作品,錢權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他并非不相信爸爸的才華,實際上,以他當年不小心在爸爸的書架上翻看了爸爸日記的經歷來看,爸爸的文筆是很強的,像向雜志投稿這種事,完全沒問題。
可是,這題目,這題材……
別的不說,他跟媽媽的婚姻剛好要進入第20個念頭了啊。
另外,據媽媽平時偶爾爆料爸爸年輕時的事跡來看,他的確是有過初戀的,說還給他織過圍巾、洗過衛衣、送過水啥的,后來爸爸因為念書和她錯過了。
這樣一來,兩個元素都對上了,如果說爸爸學校最近剛好轉來一位新的女老師,又剛好是爸爸的領導,那這事就要進一步關注了。
錢權也喜歡,無論名著、暢銷書還是網絡,無不涉獵,并非是那種分不清和現實的人。
但,爸爸這個作品,實在是元素拉得太滿,或者說標題取得太過吸引眼球,讓他無法忽視。
藝術雖高于生活,但終歸是來源于生活啊。
這種苗頭都不應該存在好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