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先從龍城城墻的設計開始。
匈奴逐草而居,居無定所,唯一還算定居之處,就是祭天的龍城了,因其在草原上又叫蘢城。匈奴住的是帳篷,基本不修建房子,龍城也是帳篷居多,木石帳篷只幾個首領、將領建的。匈奴懂建筑的少之又少,百萬人中不足五人,五人里只有一平民是機緣巧合成為建筑行家,其余四人兼是家世好,極愛建筑,到夏學而后成師。無風感慨道:哪有什么寒門貴子一說,古今兼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家庭好的才會多半學的好,家庭不好的學都上不起何談學好。
無風又從團里夏戎羌蕃兵中抽出十人,這十人中夏三人,兩人修過城墻,一人家是石匠。戎羌各一人,蕃五人,蕃是每到一處都筑城的,難度還不小,布達拉宮更是高難度的依山而筑的宏偉建筑。
十五個人商議了三五日,最后定下將龍城修成三連城,先修以祭壇為中心最中間的城,其后再慢慢修筑其它與中間主城相連的兩城,三城相連方圓十二三里。
拓跋明玉、獨孤蘭若與無風商議時,無風倒有些驚嘆:匈奴也有人才呀,如此可進可退。現在如此情形修城更多是抵御獨孤奢各,快速修筑起來最好。人口多了,以后寬裕了,可慢慢以再修其它兩城。方案同意后,除四處偵查的斥候外,幾人分工各領一隊兵,開始四面同時打地基、打石頭、伐木材。
龍城雖已凜冬,但全城熱火朝天,即使下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新生活的熱情。從戰前恐慌不安甚至絕望,到現在燃起希望、如獲新生,人們就靠每天看到彼此干活的同類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與心理上的安全,于是天再冷、活再重也就不是個事了,何況單于每天還記工分、放粥飯。龍城一片新中國八九十年代“大會戰”景象。
也就是這“大會戰”,讓獨孤蘭若在士兵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軍隊的改編和領導。
從抽人到議事,再到軍隊改編,分組干活,無風全程讓眾王子參與,從熟悉人、熟悉事開始,培養眾王子看問題做事能力。當然也能發現眾王子的興趣愛好,比如蕃人王子比較均衡,對建筑極感興趣,參狼雪好騎射,拓跋起好步兵。
建城墻安排妥當后,右賢王被派去修建,右大都尉被提了出來,其余王將則還在龍庭“沒日沒夜”議事,直到士兵部族只認王后單于,不知部族首領后議事才完畢。
右大都尉極不情愿去河西之地與戎羌交接,任右賢王如何說都不去,哪怕再與其它王將關在一起也不去。實在無法,拓跋明玉無奈對無風說道:“算了,再派個人吧。與河西各部通商貿易誰去了也賺不了錢,何必讓右大都尉擔這不會做生意的名聲。過去個人把河西的毛皮收回來即可,我就在龍城讓人做些毯氈之類的,還有仿著我的皮衣做些大衣,讓左大當戶高價賣給夏人。”
無風打趣道:“你這件衣服皮毛好、樣式也好,趁著冬天做上幾件,給夏人說草原最美麗的王后今年穿的就是這件,賣不上萬金,千金總是能賣上去的。只是可憐了這些狐貍、豹子了,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他們的皮。”
右大都尉急道:“我不去你們準備派誰去?”
拓跋明玉道:“你不去,我們再選個會做生意,會做氈毯衣服的。”
右大都尉道:“草原上能選出來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