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機此時已經停了下來,幾個工人正圍在鉆機周圍將鉆桿一截一截的抽出來。
與此同時,鉆機的下面鉆孔的位置已經有滾滾蒸汽冒出,一眼溫泉正在不斷的向上噴著水,使得現場云蒸霧繞。
陳新和曹達仁來到鉆機旁邊,看著下方的井口正在不斷的往外噴涌著滾燙的熱水,陳新驚喜的向曹達仁問道:“測量過水溫了嗎?溫度有多少?”
“水溫有七十多度,挺燙手的。”曹達仁此時也很興奮,向陳新回答著的同時也介紹著情況:“之前鉆頭突破了四百之后我就預感今天要出水,所以特別注意了一下,果不其然在下面碰到了巖層,打穿之后就開始出水了。”
聽到曹達仁說水溫有七十多度,這讓陳新很是高興,水溫高也就意味著熱能豐富,這樣一來所能夠提供的熱量也更加充裕,對于供熱樞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不過看著不斷噴涌的溫泉水,陳新也有一些擔心,向曹達仁問道:“這個水會一直噴嗎?要是一直在噴的話,后期施工會不會有影響?”
“這點作家你放心,這個水壓不大的,現在在噴水是因為剛把含水層打破,壓力有一個釋放的過程,而且打下去的套管里還有鉆頭,空間比較小水才能噴出來,等把鉆頭抽出來之后這水就不會這么噴了,加個蓋子就能堵住。”曹達仁對此倒是十分的了解,很快就向陳新解釋了一遍,打消了他的疑慮。
此時科研人員也知道鉆出溫泉的消息趕了過來,看著正不斷噴涌的溫泉水,心情激動之余,向陳新詢問道:“陳先生,我看過你的設計圖,供熱樞紐內部的熱水應該是要進行循環的吧?是不是還要打一口注水井?”
對地熱資源的抽取當然不可能就這么打個水井一直抽,雖然說湘省的地下水資源存量豐富,卻也經不住這么用。
正常情況下對地熱資源的利用是通過兩口井進行循環,一口井用來抽取地下水獲得熱量,而一口井則同樣打入地下含水層,和取水井之間在地下連通,然后將取水井抽取的熱水在釋放完熱量之后,通過注水井重新注入地下,實現循環利用。
“注水井是肯定要打的,不過注水井打在什么位置,怎么打,還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這個事暫時不急。”陳新自然是知道要打注水井的,不過這件事卻急不來。
注水井并不像取水井,只要打進含水層、能夠出水就完事了。
因為是要將抽上來的地下水重新注入地下,與取水井形成循環,所以注水井的位置必須要和取水井位于同一含水層,定位時還需要分析含水層的走勢、地質,以及含水層的大小面積、是否透水等諸多因素,并非簡單的隔幾百米遠打個孔就完事了。
這也是為什么陳新說需要地質學家來幫忙的原因之一,這種專業分析的事情確實需要真正的專業人士。
陳新在和科研人員討論打注水井的事情,一旁的曹達仁卻更關心施工的問題。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