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
建造一個雜書館,還真不是郭淡一早就計劃好的,他有那么多事要處理,哪里還能顧及到這些細節上面。
這真的是徐光啟給他的啟發。
整個大明,都沒有培養技術人才的土壤,所有州府都是清一色的八股文,但是八股文的人才在衛輝府沒有用武之地,這個就只能衛輝府自己去培養,反正衛輝府也取消了各種科舉考試,因為這事本是官府干得,可如今衛輝府沒有官府,郭淡可沒有資格承包科舉,只能去開封府考。
其實大多數書生都已經離開了衛輝府,因為讀書人的信仰讓他們不容許自己待在一個商人管理的地方,只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訴訟院,當然,訴訟院的出現,也吸引了不少讀書人回到衛輝府。
而之前的寺廟教育,只能培養出基本人才,也就是說,認得字,會算術,但專業人才,暫時是無法培養,因為市場目前需要勞動力,不可能說讓大家讀書讀到十八二十歲再去工作。
另外,建造專業學院,如果不免費,人家讀不起;免費的話,郭淡負擔不起,專業教育是很需要花錢的。
退一步說,哪怕郭淡愿意虧錢,他也請不到老師,目前的教育有一個很尷尬的地方,就是有技術的沒文化,有文化的又沒技術。
建造雜書館其實是一種愿者上鉤的辦法,雜書館是死的,是被動得,跟教育不一樣,教育是主動得,學生是被動的,郭淡希望有這方面的天才能夠自己脫穎而出。
知識是需要一個積累得過程,所以誰也不能讓教育變得一步登天。
但是有些事是迫在眉睫。
回到衛輝府的郭淡,連城都沒有進,是直接趕去衛河邊上的馬賽運輸總部。
雖然這年代沒有品牌概念一說,但是郭淡習慣性得非常看重品牌,但凡他用萬歷的錢做得買賣,基本上前面都有“馬賽”的招牌。
而如今掌管衛輝府運輸的是來自臨清的牙人李通。
當初他本想承包衛輝府的運輸,卻“不幸”被郭淡給招攬了,因為郭淡給了他一個以前是他不可想象的平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