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理所當然依賴任何人,也不要被任何人理所當然地依賴,這是對人的最好成全。”
就算是父母,也要拋開依賴,這是為了成就自己,也是為了真正孝敬他們。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我放在叢林中,我的生命狀態可能是另一種樣子,我不會知道人世間還有“父母愛孩子”這種關系,我的一切食物來源可能來自于我的捕獵,像野兔、像老虎、像棕熊、猴子或者青蛙…總是為了活下去在野生環境中尋覓食物。
而我的命運因為來到了人類社會中變成了另外一種形態,有父母的寵愛,他們給我吃給我穿,想吃什么東西他們會幫我做,想穿哪種類型的衣服,他們幫我買,還送我去學校讀書,告訴我很多人間“道理”,開闊了眼界,我看到了世間的千姿百態。
好像所有孩子都一樣,從出生到走向社會(有的人一輩子)都習慣了依賴父母,習慣了父母幫我們擺平一切,當某一天父母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時,我們便“不習慣了”。希望這種“不習慣”是好意的,是意識到作為孩子應該和父母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或者像父母曾經給予我們那樣去給予他們。
其實,生存在這個世間,成為了人類,降生到了某一家庭,很幸運,我們有舒適的成長環境,有受教育的源頭,父母給我們身心上的支持,幫助我們長大成人去適應人類社會,孩子降生到人類社會,被父母扶養教育好像是成了父母必然的責任,但我覺得它不應歸咎任何人的責任,只能說自己是有了被人“好好對待”的幸運。
因為“幸運”我們成了人類,有了愛,見到這么多事物。
試想想,如果生下來被拋棄,從此成為孤兒,沒有所謂父母的扶養、教育和疼愛,我們就要一輩子活在“責備”父母中嗎?怨天尤人只會消耗一個人的心力,阻礙一個人本可以更好發展的機會,所以,即使沒有父母愛我們那份幸運,一個人也要無所畏懼地活下去,只是換了一種環境,換了一種狀態,這種環境和狀態被人類社會接納的少罷了,但總歸是能成長的。
普通人,誰沒有一段單槍匹馬奮戰的日子呢?
所以,不要依賴任何人,而應該心懷感恩,感謝自己擁有過的一切,如果沒有擁有過這些,自己的命運有可能是:流落街頭、像動植物那樣生活、可能~都活不到現在。
當然,很多人都會幻想自己擁有的更多,但這是“異想天開”,切實際的想象要站在自己如今所處的生命狀態去看,去看它的過去,去看它的未來,世間的一切生命都是先生根再發芽再有開出好看的花的希望的。
鄰居家的姑姑上完技校,還不到18歲就去工廠打工賺錢了,每個月往家里寄錢,這份錢用來供她弟弟讀書,她的父母收的理所當然,而她自己似乎從小被灌輸了:姐姐就應該給弟弟供學費。
好在,這位姑姑如今的生活特別幸福,不然我就替她打抱不平了:憑什么讓弟弟去依賴姐姐?明明都是孩子,明明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就算那段時間因為困難依賴了,那后來也要把這份依賴化為感恩,弟弟也應該在姐姐需要依賴時給她支持。
就拿一個家庭中的兩個孩子來說吧。兩個孩子同樣是父母的骨肉,應該被同等對待,父母不應該有偏見,兄弟姐妹之間更不應該把彼此當成依賴,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共同進步。
我是一個時刻把家里人放在第一位的人,只要家里人過的好,在愛這方面我就很滿意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