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停下了,風還在刮,貨郎們就都上路了。他們知道誰家的鹽吃能吃幾日,知道誰家的醋還有多少。他們肩上擔著不僅是山里那受苦人的生活,更是世代傳承下來的那份信義。
這天下午,貨郎老孫頭走進了鐵嶺村,潑浪鼓一響,幾家門開,一包鹽二個扣子三團線,老孫頭邊熱情的向每個人打著招呼邊麻利的完成手中的交易。幾筆生意完后,李有財把他帶進自家窯洞里。
窯洞里暖氣洋洋,李有財爐子上一壺開水沸騰著冒著熱氣。
老孫頭一進窯洞,就摘下了帽子,解開了腰帶,靠墻坐下,他雙手捧起李有財給他倒的一碗開水,放在嘴邊吹了吹,輕輕啜了二小口后,慢慢大口了起來,喝了小半碗后,雙手仍抱著那有溫度的海碗,雙目緊閉,一會兒后,氣由丹田,沖關而出,一聲長舒,雙目睜開,額頭上沁出細小的汗珠,整個人這才從冰冷的世界轉寰過來。
“這天好冷啊?!?br/>
“是啊,下雪不冷化雪冷,加上這風。”
“這天氣,讓你們掌柜的遭罪了?!?br/>
“我們這些走鄉串村的貨郎啊,就是有天大的事也不能連著歇三天啊?!崩蠈O頭從身上掏出塊玉米餅子,砸碎后放進碗里,李有財趕忙給沖上開水?!拔掖蛐【吐犖覡敔斦f起,別看咱天天擔著這小貨郎擔子,咱走的是路,行的是善,積的是德。我接這付擔子以后,才知道老人為什么這樣說,才知道就是下大雪刮大風第四天也一定要出門。咱們的老百姓苦啊,常常是只能一次買那么個三五天用的鹽啊什么的,咱不出門,鄉親們就沒鹽下飯啦,這年頭,那怕是煮野菜放點鹽也好下口些啊。”
“誰說不是啊。”李有財邊說邊遞上根大蔥和小半碗老陳醋。
“泡餅子就大蔥醮醋,舒坦?!?br/>
整個窯洞飄著醋香味。
在離鐵嶺村十多里路的地方叫老窯坡,在那坡上,整齊有序建著上下三層近百孔窯洞。
相傳,當年闖王李自成棄京出逃時,各自奔命時,其中有一支隊伍逃到這里時,看到這地廣人稀,交通閉塞,加上隊伍中不單單是軍人,還有他們的家眷,一路逃命,到這已經是人疲馬乏了,商議之后,就在這安頓了下來。男耕女織,相安無事三年后的一個秋天,不知何故,他們人間蒸發了一般,突然不見了蹤影。莊稼在地里,牛羊在坡上,衣物還在場院,就是不見了人。
坊間各種傳說一時四起。最被大家認可的傳說是清軍了發現了他們,事先得到消息,立馬轉移。至于他們去了什么地方,就如同他們從何方來一樣,無人知曉。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久無人居住的所有的門窗都脫落了,有的窯洞有也塌了,通往窯洞的路也都辨認不出了,當大風吹過時,由于每個窯洞的高低深淺不一,就象人吹口琴一樣,常會發出各種不一的怪聲,象虎嘯,象馬嘶,象驢叫,象雞鳴,尤其是還有人聽過這老窯坡發出過象女人的哭凄,孩童的叫喊,讓這個鬼神文化充斥每一個角落的國度的人們,填滿了想象力的空間。人們常常是寧可繞道多走二里路,也不從這兒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