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是否受到了四萬萬同胞的密切關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們受到了一百五十多萬參戰中國勞工的關注卻是千真萬確的,從法國到英國,幾乎每一個中國勞工都為中國遠征軍的到來感到歡呼雀躍。
這些中國勞工都是去年七月份開始陸續從中國各地萬里漂泊來到戰火紛飛的歐洲大陸的,按照王振宇最初的設想,也就是一百萬人左右的規模,大概從英法哪里按人頭拿個六千萬英鎊的好處費就算了,結果不成想胡漢民這孫子手更黑,這個數字直接上翻了50%,變成了一百五十萬,結果中介費就多了三千萬英鎊。
隨著歐洲的擴大,連女人都走進了工廠,拿著比男人少一半的工資支持著戰爭的進行,而這些吃苦耐勞的中國勞工的工資只有一個成年英國工人工資的四分之一,而且溫順聽話,讓做什么就做什么。
到歐戰結束時,這批勞工最終的數字達到了驚人的二百三十萬,而實際上從中國輸出的勞工總數遠不止這個數字,這里面既有私人雇傭的,也有路途中因病因思鄉等原因最終沒有到達歐洲的,這些人很多就流散在了東南亞非洲等地區,而達到歐洲的二百三十萬勞工最終在戰后回到中國的大約有二百萬,而沒有回來的有二十萬選擇留在了歐洲,有十萬因為戰爭,疾病等原因離開了這個世界。
除開中介費,這些勞工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最終為中國帶回來了近三十億英鎊的外匯收入,這些錢為中國工業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而且其中大約四十萬勞工變成了軍工,民用制造領域的技術工人,為后來中國工業的發展培養了骨干力量,為此國民政府后來還通過了議案,為參加一戰的中國勞工修建了專門的博物館用以紀念,而報界第一炮手邵飄萍在申報上撰文諷刺道:“正是無恥的國民政府如人販子一般把這些勞工賣去了歐洲,現在居然好意思出來搞什么紀念?!?br/>
第一批遠征軍最后一個抵達的部隊是周正明指揮的第九師,他們達到馬賽的時間是3月23日,這個時候的法國正籠罩一片陰云當中,在殘酷的凡爾登會戰之后,1916年12月,協約國的軍隊在索姆河會戰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傷亡皆極為慘重的典型壕溝戰,不論是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戰中最多的,英軍投入作戰兵力有54個師,法軍有32個師,德軍則為67個師,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傷亡79萬4千人,郤未能突破德軍防御,僅推進5,12公里,德軍則損失53萬8千人,德國雖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溝陣地,卻成功阻截了協約國的戰略計劃,但協約國在西南戰線的勝利仍使得戰局的主導權逐漸從德國移向協約國。
僅僅是在會戰的第一天,光是英國人就付出了六萬人的巨大傷亡,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英國在法國的遠征軍總人數也才五十萬人,會戰也不是全無亮點,至少王振宇一直期待的坦克終于出現了,而且為英法軍隊的推進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但是對法國人來說可就一點也不值得高興了,一方面他們多了許多需要男人撫慰的寡婦和少女,另一方面他們的傷口進一步擴大了,法軍高層霞飛,福熙先后因為此戰過大的傷亡而被迫辭職。
不過相對于霞飛,福熙要幸運的多,倡導進攻的他被貶到了軍事研究中心擔任主任,實際上就是負責協調盟軍之間的合作,于是現在輪到他對白崇禧這個中國遠征軍司令開始指手畫腳了,,。
中國遠征軍的換裝地點最終被選擇在了阿登地區,因為巴黎地區的交通情況實在是不允許一支二十萬人的軍隊進入了,為了應付德軍的攻擊,法國佬現在正不斷的加大對前線的投入,哪怕法國女人已經到了為一塊面包出賣肉體的地步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改變。
這一點讓跟隨朱執信考察法國軍備和后勤的王振鵬感到無比的驚訝,他的最新任命已經下來了,遠征軍第一軍第一師副參謀長兼軍備處上校主任,嗯,和眼下正意氣奮發的蔣中正同學在同一個部隊。
王振鵬對于自己的新工作還是很滿意的,整個第一師軍備處下面的單位有師部直屬輜重團和營以上軍備和后勤單位都歸他負責,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王振宇的要求,遠征軍的軍裝全部被要求更換成法軍式樣,唯一和法軍不同的就是青年軍主力突擊部隊專屬的大耳沿鋼盔帽,這個帽子在護國戰爭時期已經被證明十分好用,這一次王振宇反正是慷英法之慨,所以毫不吝嗇的給二十三萬遠征軍一人配發一頂,這個帽子在隨后的戰爭中被證明是極大地降低了中國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而且隨后英法軍隊也向中國方面提出了類似商品的訂單,讓王振宇的中華軍工小賺了一筆。
但是在這次換裝過程中,中國和歐洲列強在工業上的差距還是體現了出來,至少防毒面具這玩意中國軍隊是沒有的,誰能想到列強已經把戰爭玩到這個層次了。
4月1日,整個換裝終于完成了,剛剛晉升法軍總參謀長的福熙元帥帶著一票聯軍的高級將領和一大幫子翻譯就來到了中國歐洲遠征軍的駐地,按照協約國盟軍的要求,他們將代表協約國盟軍檢閱這支來自遙遠東方的軍隊,要知道為了武裝這樣一支軍隊,協約國前前后后掏了差不多六億英鎊,如果最后發現這支軍隊和印度阿三一樣是水貨,那這錢就花的太冤枉了,但愿這些黃皮膚的中國佬確實有遠東軍事觀察團的那幫家伙在電報里和報告中說的那么英勇善戰。
中國遠征軍給福熙元帥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因為翻譯介紹的中國遠征軍的最高指揮官白崇禧居然是個只有二十多歲的毛頭小伙子,怎么看都有點中國人的裙帶關系的意思,要知道福熙已經六十多了,而白崇禧的年紀最多也就比他的孫子大個一兩歲的樣子,這樣的年紀能指揮最終規模將達到四十萬的中國遠征軍嗎,這一刻福熙全然忘記了那位讓法國人懷念了一百年的拿破侖陛下在揚名立萬的時候也不過就是白崇禧這個年紀。
先入為主害死人,陪同福熙一同檢閱中國遠征軍的貝當就發現了福熙這個不好情緒,貝當是法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一戰的時候他是愛國者,英雄;二戰的時候卻是賣國賊,但是暗地里他卻秘密支持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甚至還秘密命令駐守非洲殖民地的法軍向盟軍投降,把德國人的屁股給露了出來,戰爭結束后,貝當在審判庭上一言不發,被判處了死刑,然后戴高樂不顧眾人反對又特赦了這位八十高齡的歷史人物,貝當最后的結局是病死在了監獄里,讓后人唏噓不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