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重重……
二千里長的沅江一路沖到沅州境內就已經算是到下游了,這里開始的水域相對上游要寬闊,奔騰的江流因此變得和緩起來。
一路向北的沅江在一個家叫楊家灣的地方突然拐了個彎向東流去,從這里起,就是常德的地盤了。
這個灣就是湘西鎮守使府和澧州鎮守使府兩大勢力的實際分界線。
王正雅雖然是文人帶兵,但是卻是深知兵法,這些交通要道他是十分重視的。雖不能派駐重兵守備,但是設置訊警的道理他是清楚的。
從楊家灣開始到桃源為止,在這段百里水道,負責訊警工作的是澧州鎮守使府直屬的水路巡防營。由于兵源緊張,王正雅又是優先擴充作戰部隊,所以這個水路巡防營的建設就嚴重滯后了。
首先是兵員,總共不到三百人的隊伍,大部分還是前清時期的塘訊兵。這些塘訊兵最大的特點就是年紀頗大,收入頗低,營養嚴重不良。而且更嚴重的是傳承自滿清時期的腐敗,空額嚴重,說是三百人的建制,實際不足百人。
王正雅派來帶隊軍官上任后,也費了心思整肅這支糜爛的隊伍,依靠對過往商船征收罰款的方式彌補經費不足,把全營擴充到了200多人。而且每五里設置一個警訊點,每個點駐扎一個五人的警訊班,每班配一條快船,這樣便于傳遞消息。
可以說這樣的做法算是盡職盡責了,但是很遺憾,這一情況早就被何健手下的軍情人員查的一清二楚。而且對過往商船征收罰款創收的做法也引發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把除掛英國旗的沅江船運公司貨輪以外的私人船幫逼到了死路。這些船幫老大除了加入沅江船運再無其他辦法,部分失業者甚至還成了王正雅的反對者。而在賀仕道和谷虎這兩個湘西大鹽梟的策動下,這些人居然還成了氣候,拉起了隊伍,公開在澧州鎮守使府轄區內扯起了反旗,這讓王正雅頭痛不已。
至于南邊的鄰居,由于自民元以來,雙方沒發生過任何沖突,時間一久,連頂在最前邊的水路巡防營官兵心理上都松懈了下來,更不要說二百里外的王正雅了。
楊家灣第一訊警點此刻一片漆黑,一個年約四十多的穿著訊兵號服馬甲的老兵提著馬燈從屋子里走了出來,一邊走一邊罵:“格他個娘老子的,這么晚了,哪里還會有不掛洋旗的商船過境,外邊蚊子咬人的要命,就會欺負老子來站崗,格他個娘老子的……”
自從胡立春帶著工兵團炸了一年的暗礁后,沅江中上游行船安全性大大提高,走的船也就變得多了起來。但是夜里走船的大多是沅江航運公司那些掛英國旗的船,這些船的錢就是換鎮守使大人自己來也不敢收啊。日子一久,這些警訊兵也摸到了規律,晚上是沒油水可撈的,于是值夜的差事就沒人肯干了,一般都會推到本班最倒霉的那個人身上去。
中年警訊兵才走出來十幾步,剛把馬燈掛上,正脫褲子準備噓噓了。突然身后出現了一個高大的黑影,然后腦袋就狠狠的挨了一下,人當即就眩暈了過去。
山地第一旅特務偵察連連長李大超走了過來,鼻子一嗅,立刻捂住鼻子低聲道:“黃德虎,你個缺大德的,你就不能等人家尿完了再砸啊,看把人家一身騷的。”
黃德虎一臉驚訝的看著連長,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結果跟著就挨了一腳:“發什么呆,把人給我捆好了,房里面還有四個人了,盡量不要開槍,都是當兵吃糧的,能不殺人就別亂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