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有步兵一十九個軍,總計六萬零八百人;騎兵六個正常軍一萬九千兩百人;以及一個加強軍:飛熊軍五千人。共八萬五千人。
諸侯聯(lián)軍步兵大約十三萬,騎兵三萬五千人。共約十六萬五千人。
“叛軍兩倍于我,如之奈何?”議事廳內,董卓環(huán)顧諸將,不無憂慮地問道。
李肅上前拜言:“鮑忠為袁氏故吏,四月時為報袁隗仇而向孫堅求兵,為堅所拒,孤軍為華督統(tǒng)所破,忠本人亦死于陣前。忠之死,與孫堅脫不了干系。而如今盟主為袁紹,負責酸棗軍糧調配為袁術,此二袁聞孫堅托故不出兵為其家族報仇,必然暗地里惱堅。臣想,如行反間之計,暗言孫堅忌袁家勢大,有意獨立。如此計成功,二袁必會心忌孫堅,暗里拖其后腿,則孫堅雖有異材,也未必能勝。”
孫堅的確是天下間為西涼軍顧忌的幾人之一,此計一出登時引來一片叫好聲。董卓思量片刻點頭同意:“如軍師所言?!鳖D了頓,又問道:“只是對于虎牢關外十七萬大軍,不知軍師可有什么對策?”
李肅揣度片刻,道:“聯(lián)軍盟主袁紹西進之心已定,我等只要據(jù)守虎牢,占此地利足以拒諸侯軍于關外。另,十七萬大軍日耗錢糧數(shù)以十萬記,此時皆靠冀州鄴城支撐。但冀州雖富饒,其糧草儲備也是有限的,依我之見,快則半年,長則一年,其糧草必盡。屆時,諸侯聯(lián)軍必散。”這李肅不愧是漢末有數(shù)的參謀,對于戰(zhàn)局的把握自有去獨到之處。
董卓兩眼一亮:“誠如軍師所言,大軍日費千金,千里饋糧。必不能久!”
“丞相!”又一人轉出班列,進言道:“軍師所言字字金石,敵軍之弊盡數(shù)暴露。然則有一點臣想補充,便是依臣看來,袁本初西進之心未必堅如磐石!”
“哦?!”即使是對這個人心有成見,李肅也對他說的話產生了點興趣。
董卓道:“試言之!”
那人道:“袁紹為袁逢之庶子。出生后一月。其父死。年少時好游俠,對上司之命置若罔聞。又養(yǎng)賓客于內,袁隗素不喜,數(shù)責紹曰汝破我家財。由此可見,紹并不為袁氏所喜。
后袁隗死后。都說紹有孝心。悲哭三日后獨自一人上前線督戰(zhàn)。但臣請問。三月袁氏滅族。袁紹若是盡心報仇。為何高干所帶地一萬士兵直至五月才到前線?為何來地不是大將顏良文丑?為何即使聯(lián)軍比我們多了一倍。仍然是毫無動靜?”
大殿內靜至落地可聞。只有站在大殿中央地那人越講越興奮:“要哭三日表達自己地感情。用辣椒水滴眼即可。但只有事關利益地時候。才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內心地時候。從渤海地守備之兵比西進之兵更多這事實。就足以知紹心偏向何處!”
沒有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地角度分析戰(zhàn)爭。而是將矛頭直至人心。對敵人地心理分析地那么透徹。對于這樣一個標準地謀士。萬煒忍不住好奇道:“他是誰?對人性地洞察能力竟然與樂虬不相上下!”
呂布回頭答道:“此人姓賈名詡。字文和。武威人士。現(xiàn)為討虜校尉。在牛輔手下為謀士!”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