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后張駿派出的使者大都被石虎截獲,不能到達。后來張駿又派護羌參軍陳宇、從事徐虓、華馭等到京都。征西大將軍庾亮上疏說陳宇等冒著危險遠道而來,宜得到提拔任用,下詔拜任陳宇為西平相,徐虓等為縣令。
永和元年(345年),任世子張重華為五官中郎將、涼州刺史。酒泉太守馬岌上言說:“酒泉的南山,就是昆侖的山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說的就是此山。這座山中有石屋玉堂,用珠璣裝飾,就像神宮一樣輝煌。應當修立西王母祠,以保佑朝廷無邊之福。”張駿聽從。
人物去世
永和二年(346年)五月丙戌日,張駿去世15
,共在位二十二年,享年四十歲,私謚文公,晉穆帝追贈謚號為忠成公16
,葬于大陵。其子張祚繼位后,追謚為文王,廟號世祖。17
人物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茂、駿、重華資忠踵武,崎嶇僻陋,無忘本朝,故能西控諸戎,東攘巨猾,綰累葉之珪組,賦絕域之琛賨,振曜遐荒,良由杖順之效矣。”
張祚(327年~355年),字太伯,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出身安定張氏,漢族。前涼第七位君主。武王張軌曾孫,明王張寔之孫,文王張駿之子,桓王張重華之兄。
張祚少時博學雄武,有治政之才,初封長寧侯。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張祚廢黜幼主張耀靈,后將其殺害,埋于沙坑之中,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建興四十二年(354年),張祚擅自稱帝,廢棄晉愍帝的年號,改元和平。張祚對內荒淫無道,殘忍暴虐,奸淫張駿、張重華妻女,凌虐大臣百姓。對外征討驪軒戎,卻以慘敗告終,任用秦州刺史王擢征伐前秦,屢被前秦景明帝苻健擊潰。
和平二年(355年),宋混、宋澄兄弟與張瓘等里應外合進入姑臧,宋混等攻入宮門,張祚被斬首示眾,暴尸在路邊。其弟張天錫繼位后,將張祚安葬于愍陵,謚號威王。
人物生平
廢侄自立
張祚博學威武,有治理政事之才1
,初封長寧侯。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